中新社北京12月6日电 综合消息:以色列国防军当地时间5日宣布,以军已进入加沙地带地面军事行动的“第三阶段”。
据《以色列时报》报道,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哈莱维5日发表讲话称,以军正在包围位于加沙地带南部的城市汗尤尼斯,对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(哈马斯)发起第三阶段地面攻势。
他还表示,以军占领了加沙北部许多哈马斯据点,现在正在针对其在加沙南部的重心开展行动。“我们正在从空中、陆地和海上打击哈马斯。”
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,消息人士透露,以色列目前针对加沙地带南部的地面行动将持续数周,可能会在明年1月前转变为“强度较低、范围集中”的战略,只针对特定的哈马斯武装分子。
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5日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以色列国防军应在战后保留对加沙“解除武装”的控制权,并拒绝接受国际部队负责加沙地带安全。
哈马斯媒体办公室5日表示,自10月7日以来,加沙地带61%的房屋和住宅被摧毁。
据巴勒斯坦官方通讯社“瓦法”报道,世界卫生组织驻巴官员5日表示,从加沙中部和南部转移的人数“正在大幅增加”,“情况一小时比一小时糟糕,包括加沙南部在内各地的轰炸都在加剧,很多人陷入绝望”。(完) 【编辑:田博群】
中新网上海12月6日电 (蒋睿彤 许婧)记者6日从上海海事大学获悉,我国首艘甲醇增程动力船“中山1号”近日在广东省中山市试航成功。
据了解,“中山1号”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建造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艘甲醇增程动力船,由上海海事大学王忠诚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、广西盛博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开发,广东致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改造。
本次试航全面验证了纯甲醇动力增程、纯电池、甲醇动力增程与电池组共同驱动下的电推技术已具备成熟应用,可推向市场,试验结果表明,所有验证项目全部达到设计指标,试航取得圆满成功。
甲醇增程动力“中山1号”试航现场。上海海事大学供图
“中山1号”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建造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艘甲醇增程动力船。该船船长10.6米、宽2.7米、船艏吃水0.25米、舯0.35米、船尾0.45米,排水量4.5吨,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运行模式及同步补能续航,全航程采用增程模式推进。
数据显示,航行全程实现“零碳排放、超低污染”,标志着该技术在纯甲醇增程动力的续航能力、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融合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。
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“船舶绿色动力及节能减碳技术研究”团队,在王忠诚教授的带领下,致力于船舶低碳/零碳燃料动力、废气温差发电及脱碳技术的前沿研究。团队成功开发甲醇燃料动力示范船,并建立了船舶废气温差发电实验平台,为船舶行业的绿色转型和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王忠诚教授表示:“此次携手国内企业研发的船用甲醇增程动力系统在‘中山1号’船舶上成功试航,实现了全程零碳排放与超低污染。上海海事大学具有该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,续航力强,集成了多种先进特性,将对推动船舶行业实现‘碳达峰、碳中和’目标贡献重要力量。”
当前,国家在大力发展包括甲醇为燃料的新兴产业,特别是航运行业,同步出台相关扶持政策,甲醇增程动力船“中山1号”的试航成功,对于推动内河、沿海旧船舶更新改造,加快新一代绿色智能船舶研制,具有极强的示范和推动作用。
下一步,上海海事大学将联合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、广西盛博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,积极推动甲醇应用产业链全面发展,积极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,构建以高效、循环、低碳、高质量为特征的现代绿色航运生态体系,全力护航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,为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,作出积极的更大的贡献。(完)